夏日「暑毒」就在你我身邊!5招學會中暑熱傷害的自救方法

熱浪來襲,急診室除了流感、Covid-19患者擠爆,還有一些不知自己怎麼了、卻感覺快掛點的求診者,原來這些人都中了「熱傷害」。百年來地球最熱的一年,極端氣候反撲,人們熱到受不了,一不小心隨時隨地都有可能中暑,不是待在冷氣房就沒事喔!這一年夏天,你一定要認真來認識中暑。

「中暑」在醫學上稱做「熱傷害」。長時間在大太陽下曝曬,或是在無風濕氣重的地方行走,導致體內水份流失過多、體溫增高,使體溫調節中樞失調,即可能引起中暑症狀。

若感覺自己突然停止流汗、體溫升高(有時達攝氏39~40)、臉部通紅而發熱、有疲勞感、伴隨些許頭痛嘔吐感、脈搏增加、血壓降低,嚴重甚至會有痙攣抽筋、意識不明等現象,這些都是中暑產生症狀,不可不慎!

熱傷害自救方法1

Q1‧我怎麼知道自己中暑了?

當人體處於高氣溫或伴有濕度較大的環境中,就會以體溫來調節中樞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流失過多等急性疾病。在高溫環境中長時間進行勞動或活動後,會出現多汗、口渴、頭昏、頭暈、頭痛、全身疲乏、胸悶、心悸、噁心、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此時的體溫會比正常體溫略為升高(但不超過38),屬於中暑先兆。

熱傷害分四級,若是不及時處理,可能引起全身衰竭並導致死亡,不可不慎。

熱痙攣(Heat cramps)

多發生於因大量出汗及口渴,飲水多且鹽份補充不足的時候。血中的氯化鈉濃度會急速降低。症狀表現為:四肢無力、肌肉痙攣、疼痛(以腓腸肌多見),或是因腹直肌、腸道平滑肌痙攣引起急性腹痛,此時的體溫屬於正常或僅有低熱。

熱暈厥(Heat syncope)

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下,身體無法有效調節體溫而引起。它通常發生在突然站立或長時間站立時,特別是在炎熱悶熱的條件下。症狀包括暈眩、頭暈、視力模糊、噁心、出汗和虛弱感。這是由於長時間站立導致血液在體內堆積,使得供應到大腦的血液量減少,引起暫時的缺血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可能會暫時失去平衡和意識。

熱衰竭(Heat exhaustion)

常發生於老年人、身體虛弱者或是不適應高溫環境者。此類型患者出現頭痛、頭暈、多汗、噁心、嘔吐後,還有陸續出現口渴、胸悶、臉色蒼白、皮膚濕冷、脈博細速、血壓下降、手足抽搐和昏迷的症狀。體溫會稍微偏高。

熱中暑(Heat stroke)

是對生命產生威脅的緊急情況。它發生在體溫升高到危險水平,且身體無法有效調節體溫時。熱中暑的症狀包括高體溫(超過40°C / 104°F)、嚴重頭痛、意識混亂、痙攣、快速心跳、呼吸急促、皮膚乾燥和失去自主汗液分泌能力。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引發休克、心臟衰竭、橫紋肌溶解,甚至是死亡。

熱傷害自救方法2

Q2‧如何做好防中暑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中暑的人體溫還是會持續升高;而且,症狀的產生未必發生在當天,有可能在連續幾天持續受熱後,才造成身體逐漸地虛脫!

防中暑5大招

1.多喝水,並多攝取含有豐富水分及均衡鹽類的水果蔬菜。

2.白天必須做戶外活動時,最好選擇清晨及黃昏,烈陽沒有直射的時間;在烈陽酷暑下行走或活動都要放慢速度、不要著急或過趕,維持心情平和。

3.外出時選擇透氣且能遮到頸部的帽子。因為頭頸部的血管最靠近皮膚表面,身體水分容易從這些部位快速吸熱或散熱。

4.酷暑下不要打赤膊,否則容易吸收更多的輻射熱。容易流汗的人,可選擇排汗衫。

5.可穿著棉花及聚酯合成衣物,這種質料比純棉或純尼龍的產品更加透氣。

熱傷害自救方法3

Q3.身邊有人中暑了,應該怎麼做?

每個人都應具備簡單的中暑急救常識,可以幫助身邊出現中暑症狀的人,達到盡快救治並排除立即危險。

1.立即將中暑者移到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如走廊、樹蔭下。

2.使中暑患者仰臥、解開衣領,脫去或鬆開外套。若患者的衣服被汗水濕透,就應更換乾衣服,同時開電扇或開空調(但切勿讓患者直接吹風),幫助盡快散熱。

3.用濕毛巾冷敷頭部、腋下以及腹股溝等部位。環境允許的話,最好再用溫水擦拭全身,同時進行皮膚和肌肉的按摩,加速血液循環才可促進散熱。

4.意識清醒或已經降溫清醒的患者,可飲用綠豆湯、淡鹽水等解暑飲品。

5.一旦患者出現高燒、昏迷抽搐等症狀,應先讓其側臥、頭向後仰以保持呼吸道通暢,立即撥打119電話,求助醫務人員給予緊急救治。

熱傷害自救方法4

Q4.「中暑」應該掛哪一科?

緊急處理當然是以急診或附近診所為主在內科醫學領域的分類,「熱中暑」跟「熱衰竭」是屬腎臟內科的專科範圍。

人體處在高溫之下會散熱並排出大量的汗水,汗水中除了水分外也把一些常見的電解質(鈉離子跟鉀離子)帶出;若沒有適當補充水分與電解質,容易脫水或電解值失衡,導致人體虛弱無力疲勞(意即一般人所說「熱到」、醫學上所稱「熱衰竭」)。

倘若熱衰竭的患者沒有離開悶熱環境,或仍持續運動,就會造成「熱中暑」;此症狀因為水分嚴重失衡,身體已經無法散熱,代表身體正處在40幾度的高溫下持續悶燒,此時的身體是已經無法排汗,皮膚也會呈現乾熱狀態。

人體在如此「乾燒」狀態下,會出現全身的昏迷、抽筋甚至休克;而身體大量的橫紋肌會溶解,並出現所謂的「橫紋肌溶解症」(此症為大量肌肉溶解會釋出大量的肌球蛋白,肌球蛋白很快循環到腎臟,堵到腎小管造成深咖啡色尿液,最後堵死腎小管,造成急性腎衰竭)。除此之外,大量鉀離子也會從溶解肌細胞中釋出,因為腎臟壞掉無法排出鉀離子,就是很快造成「致命性」的高血鉀。

熱傷害自救方法5

中暑後請到「腎臟科」!

當人體的水分與電解質快速變化時,主要是靠腎臟尿液來調控水分與電解質,而中暑患者的體表溼熱,體溫正常或稍高,但是血壓偏低全身無力;所以輕微熱衰竭時只要離開這樣的環境,補充足夠的水分與電解質,休息過後1~2天就即可恢復。

所以無論熱衰竭或是熱中暑其實都跟腎臟息息相關,記得「中暑」後要掛腎臟科檢查一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