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NEWS 文章
別忘了他們,小眾奧運項目你知道幾個?
- BODY Web Only
- 2021-08-09 13:11
- 吳宛庭
奧運今年東京奧運總計有33個競賽種類,這麼多個種類你都聽過嗎?這篇文帶你認識奧運較小眾的運動!
馬術
關於馬術
馬術源起於公元前四世紀的亞洲,到了西元十二世紀,騎手才有真正的馬具使用,而在西元十五世紀起,歐洲王室就發現並且發展了一種騎馬場上的熟練騎術,使馬匹能按騎手的指令做出動作和步伐,到西元二十世紀初才開始有相關比賽。

障礙賽規則
選手必須按照規定的路線,以一定的順序跳越十二至十五個障礙物,障礙物可能包含水池、模擬石牆、橫槓桿…等,若碰倒障礙物、超過規定時間、馬拒絕跨越等都會扣分,扣分最少者為勝。

台灣選手
汪亦岫|障礙馬術選手
汪亦岫從11歲就開始學習騎馬,參加各種馬術比賽,成績都相當的亮眼。她在訓練過程中受過好幾次傷,還是不斷的訓練,好不容易在2015年奧運資格賽中獲得小組第一,順利取得2016里約奧運參賽資格。在2016里約奧運賽中,因為天氣炎熱,馬的狀況不太穩定於是宣布棄賽,他認為馬不想跑就不要逼著他跑,雖然可惜,但他希望馬在未來能陪他一起完成更多場比賽。

輕艇
關於輕艇
輕艇的前身是早期人類的生存和交通工具-獨木舟,起源於愛斯基摩人的獸皮船。而輕艇比賽中分為兩類,一類是愛斯基摩艇(Kayak),另一類是加拿大式艇(Canoe),愛斯基摩艇是用雙葉槳推動,加拿大式艇則是用單葉槳推動。男子的愛斯基摩艇和加拿大式艇於 1936 年奧運中被列入正式項目,而女子愛斯基摩艇則在 1948 年才成為正式比賽項目之一。

輕艇激流規則
輕艇賽事是乘坐愛斯基摩艇或加拿大式艇向前方推動,大家常見到的 K-2 艇、C-1 艇等是指該項目的類別和人數,在賽事中,選手要在三百米的激流中以最短時間依次序穿過 25 個旗門,而激流競速賽中的賽道中包含了逆流和順流。

台灣選手
張筑涵|輕艇激流K1選手
張筑涵從小熱愛運動,在小學六年級意外認識輕艇,此後更練出興趣想要比賽奪取獎牌。筑涵在訓練的過程也曾遇過挫折,在練習激流時一直無法跨過心裡的那關,後來碰到教練帶著他一步步的向前,讓他逐漸克服恢復信心,而後也在比賽獲取不錯的成績,也獲得前進東奧的門票,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奧運輕艇選手。

擊劍
關於擊劍
擊劍運動是由西方國家決鬥發展而成,1896 年第一屆雅典奧運會就將男子鈍劍、軍刀運動列為正式比賽項目。這項運動是由二位選手,分別以手持劍,在規定內技巧地運用劍來進行攻擊或防守的一種技擊運動。擊劍運動因劍種的不同,分為鈍劍、銳劍、軍刀三種,鈍劍是擊劍運動中最基本的一種;銳劍需要更多技巧性與準確性;軍刀則速度最快,在歐洲地區較為普遍。

擊劍比賽規則
擊劍比賽時,參賽雙方選手必須穿著規定的服裝,開始比賽時,選手要想辦法技巧地用劍尖刺擊對方,使劍尖準確地刺在有效部位,當有選手得分時,雙方選手必須再站回準備比賽處就位才能再開始比賽,最後以有效刺擊對方劍數較多者一方為勝。擊劍比賽會因鈍劍、銳劍、軍刀三種不同的劍種,而有不同的有效擊中點與比賽規則,其所需要的技巧都不太相同。

台灣選手
程昕|鈍劍選手
程昕國小學花式溜冰,高中才開始學習擊劍,起步比其他人晚所以他花更多時間訓練,皇天不負苦心人,在高三那年的全運會和全中運獲得金牌。今年四月份參與亞洲奧運資格賽獲得第五名,雖然無法晉級奧運,但他很開心能到這場比賽追夢,且享受訓練與比賽的過程。

帆船
關於帆船
帆船運動最早起源於 17 世紀的歐洲,在 1900 年法國巴黎舉辦的第二屆夏季奧運中,帆船運動開始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至今。其中帆板(俗稱風浪板)是介於帆船和衝浪之間的新興水上運動項目,帆板由帶有穩向板的板體、有萬向節的桅桿、帆和帆桿所組成,起源於 20 世紀 60 年代末世界衝浪勝地夏威夷群島, 1981 年風浪板被列為奧運會比賽的一個級別。

比賽規則
正式比賽要求在開闊的海面上進行,距海岸應有 0.5 – 2 公里,帆船比賽中的起點和終點皆為虛擬線,競賽場地並非固定不變,它是在規定的區域裡按照天氣環境情況進行設置,從起點到 1 標為頂風航段,帆船需走「之」字形。

台灣選手
張浩|風浪板選手
台灣唯一的風浪板奧運國手,從小就乘風破浪立志要進入奧運殿堂,跑到世界各地參與比賽或移地訓練,經過無數個風吹、日曬、雨淋,才有今天的成績,沒有比賽的時候,張浩會回澎湖打理自己開的民宿,有時會舉辦風浪板體驗營,想讓更多人知道這項運動。

規則、起源轉載:https://www.tpeno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