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NEWS 文章
精準醫療就需要影像醫學科!快來認識透析影像醫學的重要性!
- 巴 小編
- 2023-07-22 21:00
影像檢查的進步讓醫師能夠更精確地評估患者的狀況,提供更有效的治療。影像醫學科在現代醫療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和各科息息相關,不僅能協助臨床專科醫師做精準判斷,也能幫助微創手術、傷口小癒合快,大大提升診斷和治療的準確性。
醫師來找碴,這次要找的碴是,影像醫學大有學問,不是你想像中照照『電光』而已喔!
影像醫學科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利用各種影像技術(如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超音波等)來幫助各專科醫師做出診斷、治療及跟進病情。透過影像檢查,醫師可以更精準地判斷病變位置、性質及範圍,並制定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聯新國際醫院影像醫學科盧炳昇醫師表示,民眾通常在診間由放射師操作儀器檢查,然後由影像醫學科醫師負責撰寫正式的影像報告,以細緻描述患者的影像學表現,例如X光、CT掃描、MRI等。這些報告被提交給專科臨床醫師,如外科醫師、內科醫師等,來協助進行準確的疾病診斷和制定治療計劃。
傳統上,一般認為影像醫學科醫師只負責檢查影像,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他們的角色擴展了。影像醫學科醫師除了具備專業的影像學知識,能夠更準確地解讀和詮釋影像,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信息之外,現在影像醫學科醫師也可能參與影像導引的治療過程,例如在手術中使用影像來引導手術器械的定位,或是進行介入性程序,如導管插入或組織活檢。

Q1:影像醫學科和各專科之間是什麼關係?
盧醫師:當各科醫師和影像醫學醫師能夠有效配合,對病患來說將會得到最完整治療計畫:
訊息交流:專科醫師將患者的症狀和病史告知影像醫學醫師,以便他們可以選擇最適合的影像檢查方法。同時,影像醫學醫師應向專科醫師提供影像報告,明確解釋影像結果並提供相關的診斷建議。
影像指導治療:對於需要影像指導的治療程序,例如手術或介入性程序,影像醫學醫師應與一線科醫師密切合作。他們可以透過影像引導,確保治療器械準確放置,並確認治療過程中的進展。
診斷確認:當專科醫師對疾病的診斷有疑慮時,影像醫學醫師可以提供輔助診斷,幫助確定最佳診斷。這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療,確保患者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診療計劃制定:一線科醫師和影像醫學醫師應共同參與診療計劃的制定。他們可以討論病患的情況,並共同決定最佳的治療方案,確保病患得到綜合且個別化的治療。
長期追蹤:在治療開始後,專科醫師和影像醫學醫師應保持持續的溝通,追蹤病患的療效和進展。這樣可以及早發現任何治療效果不佳或出現問題的情況,並及時進行調整。
總體而言,各科醫師和影像醫學醫師的良好配合可以確保患者得到最全面和有效的醫療照護。這種團隊合作的模式有助於提高診斷和治療的準確性,並提供更好的結果。

Q2:民眾掛影像醫學科,最常做什麼檢查?
盧醫師:臨床觀察上,民眾最常使用的前三個影像醫學科項目依次是:
電腦斷層(CT):3D的精準影像可幫助醫師下刀更精準,如骨科影像用於評估骨骼和關節的情況,對於骨折、關節疾病和其他骨科病患的診斷非常常見。
核磁共振(MRI):常使用於腦部影像,是評估腦部結構和功能的常用影像檢查。它能提供非常詳細的腦部影像,對於診斷腦部疾病如失智症、帕金森氏症等提供重要的幫助。
腫瘤影像:在癌症診斷和治療中,影像醫學科扮演著重要角色。透過影像導引的切片,可以幫助外科醫師確定腫瘤的種類和位置,從而更準確地制定治療計劃。

Q3:顯影劑讓人怕怕,到底打了會不會有危險呀?
盧醫師:顯影劑使用利大於弊。
顯影劑中常用的碘顯影劑(用於電腦斷層掃描)和釓顯影劑(用於核磁共振)等,都需要經由腎臟代謝和排泄。如果患者的腎功能較差,顯影劑可能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導致急性腎功能損傷。
對於需要注射顯影劑的檢查,患者應儘量告知醫師自己的腎功能情況。如果患者的腎功能不佳,醫師可能會考慮是否有替代的檢查方法,或者根據患者的情況調整顯影劑的劑量,以減少對腎功能的影響。不過,需要強調的是,顯影劑的好處通常遠遠大於風險。顯影劑能夠幫助醫師更準確地診斷病情,特別是對於腫瘤等異常組織的檢查。患者應該在醫師的建議下進行相應的影像檢查,並放心地相信醫療團隊會做出最佳的判斷與處理。
目前政府在宣導肺腺癌防治,患者可以每2-3年進行一次低劑量的影像檢查,這有助於更早地發現病變並進行適當治療。當然,如果有特殊的疾病風險或症狀,可能需要更頻繁的檢查,醫師會根據個人情況提供適合的建議。
低劑量的放射線進行肺部檢查,用於偵測肺腺癌等疾病。由於肺部主要是空氣,腫瘤細胞與周圍組織之間的對比相對明顯,因此在影像上能夠清晰地顯示出腫瘤的位置。低劑量肺部檢查的優勢在於它在減輕輻射劑量的同時,仍然能夠提供足夠的影像資訊,以幫助醫師做出確切的診斷。這意味著在進行檢查時,患者暴露在放射線下的時間和劑量相對較少,從而降低了對身體的潛在傷害。
盧炳昇醫師提醒,民眾做過的影像影片會保留在健保雲端3個月,所以民眾若跨醫院治療,可以主動告知醫師自己做過了什麼,馬上就能上網查,民眾也不需要帶著片子到處跑,是非常便民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