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掉沙發會怎樣?!填滿生活空間的不該是物品

    開始極簡生活練習,我的人生得到更多的自由。家中有多少東西你已經從沒碰過,甚至是堆疊在看不見的深處;而這本書無痛式斷捨離方法大公開,讓我們一起嘗邁向擁有極少物品、過著簡單生活的人,開始懂得享受少物的生活!

    相信會有所不同,就邁出了第一步!

    起初決定要開始減塑生活時,我感到不知所措及難以適應,雖然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東西逐一丟棄及替換,但還是很難從塑膠產品或一次性包裝用品中解放。我也盡可能購買沒包裝的物品,但是我仍然製造出很多垃圾。於是我決定只要我辦得到,我就要盡力去減少一些垃圾。結果不只是我使用的東西,就連生活習慣也漸漸開始變得不一樣。

    丟掉沙發會怎樣?!填滿生活空間的不該是物品
    我的極簡生活練習:填滿生活空間的不該是物品,而是我生活的重心 / 作者:南垠實 / 翻譯:魏汝安 / 出版社:橙實文化 / 摘要:無痛式斷捨離方法大公開,你只需要慢慢的改變,沒有時間限制,沒有任何壓力,你將體會到,極簡生活漸漸讓你更加耀眼。

    重複使用玻璃空瓶

    我以前只把玻璃空瓶當成再生垃圾,自從開始極簡生活後,它在我眼裡是實用物品。可以當作義大利麵醬料瓶,也可以擺放料理工具,如:湯匙跟筷子等等,或是當作保存剩餘食材的容器,也可當作裝無患子濃縮液的容器。雖然我曾經把漂亮的飲料瓶當作花瓶使用,卻不是太實用,因為口徑太狹窄的緣故。可以的話,玻璃瓶最好選擇口徑較大的,這樣在清洗上或是拿來裝東西比較方便。

    發現玻璃瓶的新功用後, 在購買物品時,會以「在其它用途上是否便於再利用」這點為基準去挑選。一開始是為了避免使用塑膠容器而改用玻璃瓶,現在它已成為家裡非常好用的家事工具。

    利用手帕與毛巾

    之前我有替上班的老公帶便當,我怕湯汁或醬料滲出,每次都會在便當外面多套一個塑膠袋,而湯匙筷子也是一樣。每次準備老公的便當,基本上都會用掉三個以上的一次性塑膠袋。

    我決定不再購買一次性塑膠袋之後,乾脆把便當盒換成不易滲出汁液的便當盒,而湯匙、筷子用乾淨的手帕捲一捲包起來。

    在廚房用來擦乾手的毛巾,它現在兼具餐具瀝水架的功用,之前使用了兩年的餐具瀝水架生鏽了,盛水的集水盤碰到鐵製支架而開始腐蝕,腐蝕範圍逐漸擴大,為了購買全新的餐具瀝水架,上網找了一下,最後索性決定不買了。

    因為瀝水架常常會出現水漬,而保管不佳的時候還會生鏽。所以我決定將易擰乾的毛巾攤開置於流理台的側邊,用它吸取餐具的水分。而手巾只要使用一次就得立即清洗,不過比起餐具瀝水架的清潔,毛巾反而更加便利。

    為了替換用完就丟的廚房紙巾,現在我都使用洗得非常乾淨的抹布。起初由於有很多待洗衣物要洗,覺得還要洗抹布很麻煩,現在在洗碗的同時,連同抹布一併清洗。只要能減少垃圾,不再出現一次性用品,這點麻煩不算什麼

    丟掉沙發會怎樣?!填滿生活空間的不該是物品

    購物袋取代塑膠袋

    在澳洲的大型超市裡不再出現無限供應的塑膠袋,取而代之的是開始販售可重複使用,一個 15 分錢的袋子,無法接受的顧客,曾經與店員起了小小爭執。但是大多數的客人很快就能適應,並自行準備菜籃車。由此看得出來塑膠袋的使用有明顯減少,不過卻不是完全不使用它,因為打包蔬果仍然是用一次性塑膠袋。

    在澳洲的超市中,許多蔬菜或水果是沒有外包裝的,而是直接陳列出來的。當然可以只購買自己想要的數量,但是像橘子或蘋果,它們是秤重計算,拿整袋會比較方便。而超市為顧客著想,會在每個陳列台上放置捲筒塑膠袋,因此只要經過蔬果區後,推車裡就會有滿滿的一次性塑膠袋。

    回到家之後,全新的塑膠袋就會丟進垃圾桶裡,它只不過被使用一個小時,而幸運的塑膠袋則是隨著打包物品一起放入冰箱幾天,之後再將它丟棄。短的話一個小時,長的話一個星期。但它終究都是要丟進垃圾桶,而每天丟掉的塑膠袋,應該是被埋在某處永不腐化,它帶來了短暫的便利,卻帶給我長久的不安感

    當我思考著該做些什麼事才能消除不安時,偶然間我看到了母親替我準備的購物袋,它的大小剛剛好,再加上它是束口型的袋子,可以不用擔心東西裝進去會掉出來,剛好適合用來裝食材。原本我想購買在社區有機店裡販售的,不同尺寸又兼具環保的棉布購物袋。不過目前我有媽媽給的這個就夠了,我想好好活用身邊的每樣東西

    從那天起,我跟老公將多的環保袋與購物袋放入菜籃車裡,帶著滿滿的袋子前往超市。與以往不同的是,去超市購物時變得有點麻煩,不過購物完後要丟或要整理的東西變少了,反倒便利許多

    自己煮水來喝

    我跟老公每天都會喝很多水,之前每次外出時都會隨身帶兩瓶水。這也要怪澳洲乾燥的天氣,而且澳洲很少有提供飲水的地方。在韓國的美食廣場、銀行跟政府機構裡,必定會擺放飲水機,但是澳洲這邊卻沒有。不過街道上有飲水台,可以帶著水壺去盛水喝(澳洲人習慣喝自來水,上學的孩子也是各自攜帶水壺裝水喝)。

    由於我們都很討厭自來水的味道,所以買了 3 箱 600 ml 礦泉水(一箱 24 入)每天喝。在家裡也是喝礦泉水,不會去裝自來水喝。就這樣過了兩年多,即使兩人一天喝的礦泉水只有兩瓶,兩年也喝掉了三千瓶,而這眾多的礦泉水瓶是去了哪裡?忘記拆掉瓶身的塑膠標籤就丟棄的礦泉水瓶,是否真的有再次利用呢?

    我決定再也不買水喝了,我選擇喝麥茶。購買玻璃瓶與麥茶茶包後,用電熱水壺煮水再倒進玻璃瓶內,然後放入麥茶茶包再冰入冰箱(現在不是用茶包,而是買炒過的大麥泡來喝),外出時也把麥茶倒入保溫瓶隨身攜帶。

    包包變得沉重了,而保溫瓶也要每天清洗,我們全新的飲水方式,與之前買水喝相比,感覺更加不方便。不再是喝完就丟,而是每道步驟都得花上許多功夫,確實很麻煩。但是麥茶比礦泉水好喝,特別是易口渴的夏天,只要冰涼的麥茶下肚就能感到暢快無比。當然最令人喜悅的是丟棄的保特瓶明顯減少(像綠茶或是玉米鬚茶這種泡乾葉片的水,恐怕會有利尿的作用,很難把它當作水來喝,我推薦像麥茶或決明子茶這種乾燥種子的茶)。

    不過養成一個小習慣就想立即看到巨大變化,我知道這野心很大。這只是開端而已,雖然只是踏出了非常微小的一步,而且是沒有目的地、漫長旅程的第一步。不過還挺有成就感的,看著正在變化的我及周遭生活環境,與之前相比變得更加美好了。我曾脆弱到無法抗拒因為便利而帶來的甜美誘惑,因為愧對大自然,所以我決定改變生活習慣。 哪怕是微小的一步也好,堅信著我會變得不一樣!

    丟掉沙發會怎樣?!填滿生活空間的不該是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