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愛的歷史 - Nicole Krauss
出版社:天下文化 / 2007
這裡買:https://bookzone.cwgv.com.tw/books/details/BLH067
閱讀者:米總編
主角李奧是二次世界大戰後逃過屠殺的猶太人,他沒有因為自己的遭遇而忿忿不平,他只想找到當年因迫害而分開的女孩,他最初的愛,也是最終的愛。
李奧已經 80 幾歲了,已不是離開祖國逃難到美國的那個年輕小夥子,他經歷了多少風霜,我們不知道,我們只知道他現在是個孤獨的老人。
李奧不想像鄰居一樣,死了 7 天才被發現,所以他會刻意作一些引人注目的事情,比如去當裸體模特兒。支撐李奧度過一輩子寂寞的是,他要找到女孩的心;也是他當初活下去的唯一目的-就是她。
這樣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在二戰後急遽變化的世界裡尋覓了一輩子,每天的身體痠痛,每天的無聲死寂,都讓人覺得再見到女孩可能是下輩子了吧!但劇情卻隨著不斷出現的人物起了變化,看似陌生、卻互相關連的人們,串起了愛的歷史;隨著作者的文字,你也跌進故事的波瀾中,不可自拔。

2.
地球另一端的眼淚:知足,我在人道救援 1000 天後學到的事 - 許以霖
出版社:春光出版 / 2011
這裡買:https://www.cite.com.tw/book?id=20589
閱讀者:米總編
這是許醫師擔任無國界醫師所經歷的點滴,在一個一個救援事件的背後,許醫師依舊不斷的自問:「到底,我們能為他們做什麼?」
「你做醫師一定要做成這樣嗎?」每次出任務時,父親就會這樣問許醫師。
「其實危險,不足為懼;無助,才令人心痛。」許醫師不僅讓我們認識無國界醫師的情操,書中也有好幾位無名英雄-護理師令人動容的勇氣。從醫師的視角望向護理師女孩嬌小卻堅定的力量,也讓我們了解到在救護過程中護理師對醫師的重要性。
走出急診室外,許醫師用溫柔細膩的文字,讓我們看到別人的需要:
「有一次,一位阿伯的耳朵上腫了一大塊粉瘤。在沒有手術刀的窘境下,我只好用修眉刀幫他擠出,阿伯看著鏡子裡的自己,露出笑容,開心的回家去了。
這世上還有多少人是待在一個完全無醫療的環境裡?到底,我們能為他們做什麼?我想,我們能做的,就是用他們希望的方式讓他們幸福,也讓自己感到滿足。」

3.
海邊的卡夫卡 - 村上春樹
出版社:時報出版 / 2003
這裡買: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20254
你要成為最世界上堅強的15歲少年
我們常常遇到無法面對的卻還是要想辦法克服的事,努力生活堅強的過下去,即便命運看似都是安排好的,但我們也試著想辦法擺脫朝著自己所嚮往的生活不停前進,生命也許是因為不屈服、不妥協即便跌倒失敗也還是想要成為自己所要的樣子而美好。
閱讀者:河合隼雄
這個故事以最單純的角度來看,可以想成十五歲少年的成年禮。換句話說,就是十五歲少年進入異界,再從異界回來的故事。這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體驗,而青春期就是體驗異界的重要時期。
我認為與其把這部小說視為以十五歲少年為主角的故事,還不如視為透過少年的視角所寫下的異界體驗,以及從異界回來的體驗,因為後者比前者要來得有意義。我認為這樣的體驗,也可說是全體日本人或是現代人的成年禮。
現代人以為自己已經變得富足,憑著自己的意志可以做得到任何事情,但其實自己已經與物的洪流及命運分離。
這樣的現代人為了再一次活在現代,必須體驗進入異界,再從異界生還的成年禮體驗。
本文摘錄自《民間故事啟示錄:解讀現代人的心理課題》,

4.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 James Clear
出版社:方智 / 2019
這裡買: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2522
閱讀者:勇健安〈Colin and Fei happy life〉
這本書的精髓就在書名中「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一句話說完。整本書的原則以及舉例就是希望讀者可以利用無痛,無意識的方式,朝向自己理想型前進。靠每天 1 % 的努力,就像滾複利一樣,經年累月,達成心目中想達到的目標。(我是覺得用數學方程式來計算每天進步 1 %,一年後可進步 37 倍是很吸眼球,但恐怕缺乏嚴謹的論證。)聽起來很立志對吧!我也覺得,這本書會這麼大賣,我相信也是因為作者提及的做法、案例以及經驗談都具有說服力以及「相對簡單」,所以無形中增加了許多讀者信心,深覺我一定辦得到。
老實說,會需要看自我成長類型的多數讀者包括我,應該都認為自己「某些方面欠缺」;可能是意志力不夠,可能時間管理不好,可能把自己生活梳理不順,而原子習慣作者真的很懂讀者的心,清楚的知道我們內在的軟肋在哪裡。他告訴我們,沒關係!做不到是方法錯了!只要用對方法,原子習慣可以帶領你走向人生坦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