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設計 Kyoku Haku

南方設計 Southern Design

B:請介紹自己

我在服裝產業將近20年,從一個完全不懂布料正反面的菜鳥美工到服裝設計助理,繼續一路努力爬升到設計主管,在人生的下半場我選擇轉換跑道,毅然決然的創立了個人品牌,我是南方設計創辦人 江玉婷。

B:當初是怎麼接觸到此行業?

早期60年代時的台南是成衣大本營,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台裁縫機,我的童年記憶就是幼稚園下課後到鈕扣廠等媽媽下班,每天午睡都是在裁版上度過的,或許是童年的記憶在耳濡目然之下,2000年就踏入了服裝產業,成為一名童裝設計師,一直到中年轉型自創品牌還是在紡織的道路上。

B:在那麼多的選擇中是怎樣下定決心選擇這個工作?

因為多年的服裝設計經驗,所以從紡織產業的上游(紡紗織布)一直到中段的設計及製程,都非常上手且熟悉,也因為有這樣的經驗,一開始準備創立品牌時就鎖定以紡織品為主,因為不管是製程或是布料材質及製作與設計方面都沒有問題,而且就是自己的老本行。

B:怎麼會選擇老宅當工作室?

一切都是奇妙的緣分,最早這間房子荒廢了幾年,屋主必須重新整理,剛好整理好的初期也是我離開公司的時候,於是就開始了與這棟老宅的緣分。

老宅有個美麗的名字『大福作金』,不是因為屋主他們是在製作金飾,主要是紀念 作金老先生,他是老宅原本的主人翁也是朋友的阿公。

老宅是家族的起家厝,在當時的五條港是當地人稱呼的紅樓,在60多年前就是三樓的磚造房屋,因為家族想要保留房屋原本的樣貌不需過多的改變,我就剛好來幫忙看顧老宅,不改變原有的樣貌維持老宅的生機,也在這優雅的空間內完成商品的創作。

B:有因為這個決定被親朋好友質疑或反對嗎?

一定有的,因為我算是中年創業,在創業前的15年我都在童裝公司當設計師,不定期會外派上海出差,每年可以到歐洲、日韓採購看展,人生應該很美好,但是工作也是有挫折與疲乏,熱情也有消盡的一天,後期也常常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當設計師。決定創業的契機其實是我回到研究所讀書,但讀到第三年都還沒畢業(當時還是在公司上班),所以決心放下工作好好拚完課業,也因為讀書的關係又打開另一個可能的契機。

南方設計 Southern Design

B:在剛起步的時候有遭遇什麼樣的困難?

創業起初也經歷了一段撞牆期,過去長期在主流框架下工作,追求業績與流行是不變的中心思想,所以剛開始創業完全找不到品牌的定位與價值,對未來呈現一種迷茫卻又焦慮的狀態,前一年應該都是入不敷出,直到我驚覺當品牌沒有了自我風格,其實是吸引不到顧客的,於是放慢腳步,放空自己從頭學起,開始找一些相關工藝學習,皮革袋包、藍染,編織,算是在自我摸索過程中,逐漸找到一種平衡的方法,也慢慢釐清品牌的目標與方向,於是 挫折變成了轉折。

B:為什麼是選擇這個名稱當品牌?

因為我是道地台南人,一直在府城甜的滋養下長大,所以初衷我希望品牌不管到哪裡,都能講出我們位於台灣的南方位置,南方設計還有個諧音其實是從英文發想,我們希望成為 fun(好玩)、famous(有名)的台南品牌,這一切還在努力。

B:希望透過品牌傳達什麼理念?

我一直想實現心中想要表達的減法美學,因為以前在服裝領域時,我們必須以市場需求為主,所以必須跟著流行的腳步走,舉例來說,我當時負責法國品牌,所以圖案上一定要有巴黎鐵塔、可頌的圖案,款式上每季都要有小香奈兒套裝,因為很怕顧客會不知道我們是法國品牌。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反而喜歡不追求流行的大地色系與舒適的穿著,不跟流行還是保有自己風格,所以在南方設計品牌裡,你會發現設計是簡約的,是回到事物的本質,不過多的裝飾又帶點實用的商品。

B:那是如何調適和面對挑戰?

每當我有處理不好的案件或是在開發期挫折滿滿的時候,我就會安慰自己,萬事起頭難,太順利應該不會輪到自己,所以太順利或是沒問題的案件才會令我感到懷疑,我常常鼓勵自己:頭過身就過,既然決定要做,剩下都不是問題,但也是有那種真的很難調適的時候,我會暫時讓自己換個場景,可能去看個展覽,去學一些手作課程(木雕、版畫),分散自己的焦慮感也可以在學習中重新建立自己的信心。

B:即使遇到困難也還能堅持下來的心境/原因?

其實創業的過程就是一段自我探索,重新調整的過程,困難一直都在,難搞的客戶,銷售不盡理想的業績,或是明明都安排好的工作也會出問題,這再再都是訓練自己該如何面對壓力與困難,而我本身是急性子又充滿焦慮感的人,所以只能對自己精神喊話,保持正能量真的很重要,如果自己都不能給自己勇氣,其實很難堅持的,勇氣是自己給的。

南方設計 Southern Design

B:覺得在這份工作是獲得了什麼?

更多的自信與認同感,其實這是過往在服裝公司沒那麼直接感受的,因為自創品牌面對就是第一線的顧客,品牌的風格會決定消費者買不買單,當商品被肯定與認同的時候,那種大大的滿足感與成就感就像spotlight打在身上一樣,渾身充滿正能量,覺得自己很棒!

也獲得很多跟外界交流的機會,透過品牌我們不只販售商品,其實也不務正業的參與很多活動。例如:我們到偏鄉做藍染的公益活動、也參與社區輔導案到社區去教授課程、有機會就到學校分享創業的過程與理念,都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增加的驚喜。

B:在這份工作中有沒有什麼令你感動或是支持你繼續做下去的人事物?

非常多,多到我都數不清了,我記得第一次參與社區輔導案,帶著滿滿快50個學生在社區內探訪、做手作,整個社區產業好像因為自己的投入而有了一絲絲生機(成衣產業現在是相對沒落),到東石國小帶小學生一起體驗藍染,在他們純真的臉龐上,我仿佛覺得自己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設計師,這一路的點滴都是生命中難忘的回憶。

B:你覺得工作可以跟興趣綁在一起嗎?

對我而言沒有興趣的事物是沒有辦法堅持下去的,也因為做自己喜歡的事物,所以碰到困難就不會覺得是困難,因為你會像闖關一樣,一一解決。

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也是一直以來的名言,那努力把它做到最好,就是不變的堅持了。

B:你認為什麼是回歸純粹?

我在創業初期撞牆時我是一直想要做出會賺錢的商品,完全不考慮風格,看到別人大賣的商品就會想跟風,但是後期當更釐清自己的方向時,會順從自己的內心,畢竟你要自己先愛上自己的創作才能堅定自己的風格,並且由內而外散發出來,表達自我主張引起他人共鳴,這就是我認為的純粹。

B:送給自己過去的一段話

其實我早期入行不是服裝科,所以在這20年的服裝歷程上經歷了很多批評與指教,也想要打退堂鼓,但我常告訴自己再苦再難都要撐過半年,沒想到一撐就成了志業了。

一開始很不服輸,會假日到紡織廠蹲點,不懂的布料就反覆的詢問,不會打版、車縫就自費到外面學習,假日就常看展覽,多讀書充實自己,一路走來想告訴過去的自己:你很努力、沒有讓自己失望!你真的很棒。

B:未來的期許

創業的每個過程都是經過不斷練習才能到達目標,每個經歷都是一點一滴積累而來。無法想像未來的自己可能走到那個階段,但下個階段我期許自己成為一位『工藝設計師』,因為在接觸藍染工藝的時候,覺得其實一個傳統的工藝也可以做得很時髦很漂亮,在國外常有這個的案例,所以我也期許自己可以運用藍染工藝創作出時尚又具有現代美學的文具袋包。

最後分享一下,從105年開始創業一路走來,很謝謝在這裡面支持我並且協助的產業朋友,所以我們今年想要自發性地舉辦一場關於紡織的市集,這裡面會邀請販售布料、副料以及紡織相關創作的品牌一起來參與,讓更多人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