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DY Web Only
- 2021-07-15 17:21
- 子宇影像(梁忠賢)
- Ted Baker
- 楊凱
- 蘇珍玉
伴你經歷《像天堂的懸崖》,走過那些《煎熬》,在《大火》中重生, 鐵肺歌姬李佳薇這次不K歌,坐下來陪你聊聊全「心」感受。
以鐵肺歌姬著稱,佳薇過去走的曲風較具有爆發性、宣洩性,像是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煎熬》,即伴著無數人走過大大小小的失戀時光。不過,佳薇並沒有在這條路上設限和定義自己,在風格、外型,甚至是心境上,勇於嘗試了不一樣的轉換,索性剪去一頭長髮,做個沒有極限的李佳薇。
認識不一樣的李佳薇
「以前我的專輯比較像是陪你一起宣洩,就像你失戀,跟你一起去 KTV,我們來唱歌,來宣洩,來喝酒喝到天亮之類的。但現在比較像是跟你分析,分析完之後可以讓你想通、走出來、帶妳去玩,讓你去尋找自己的快樂。」佳薇說。
別於以往洶湧澎湃的表現方式, 2018 年 6 月所發行的專輯《相反的是》當中,佳薇便收起飽滿的情緒,以朋友的角度細細用歌聲訴說每一個故事。而除了給予溫暖,歌曲中也留下許多給聽者沉澱的空間,讓每個人在聽歌時能夠融合自身的情緒和回憶,賦予歌曲不一樣的意義。

用心態定義自己,而不是年齡
30 歲,對許多人來說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捩點,一個新的里程碑,卻也經常在這個階段產生迷惘。
「不要說我 30 哦,我覺得我自己最美好的年齡,就是 22、23 歲,那是我大學畢業剛來台灣的年齡,那個時候的自己,包括現在,還是維持那個心境,我還是會很勇敢地去接受、去嘗試新的東西。」佳薇笑說。
談到自己的年齡,佳薇也認為許多女性在步入輕熟女階段之後,會莫名地產生太多包袱把自己困住,不願意去突破。「這一次我就是想讓大家知道,我 30 歲了,但我並沒有讓大家覺得我應該要有 30 歲的樣子。我很慶幸自己現在還是很勇於接受、嘗試新的東西, 失敗沒有關係,換就好了,並不會帶來甚麼大錯。」從佳薇自信的口吻中更能夠驗證,30 歲其實只是一個數字,只要赤子之心還在,青春就永遠都在。

戰勝心魔,站上夢想的舞台
近年來台灣選秀節目逐漸興起,使許多素人有了一圓星夢的機會,而順利由選秀節目出道的歌手也不在少數。在我們眼前的李佳薇就是其中一位。
談起選秀節目,佳薇也大方分享了一些她獨到的見解。她認為比賽中最重要的就是穩定性和抗壓性,「所謂的穩定性就是,你做這件事情做十次,十次跑掉的篇幅不會太大,有個標準值在。人也是這樣,穩定性追求的就是不會偏離太多,以比較長的選秀節目來說很重要。」
佳薇給了音樂路上迷惘的人一些建議:「要相信自己,人會有夢想,但是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去實現這件事情,我覺得先做就對了,從你最可以做的小事、你可以控制的範圍內先開始。」

難題也可以是享受,轉念才是王道
歌唱比賽出道的佳薇坦言,進入這行之後最大的困擾就是無法預測自己的行程,個人時間全安排給工作,十分難以習慣。這對從小就很會為自己規劃的她來說,不但缺乏安全感,生活也充滿了未知數和不確定性。
「我覺得這個擔心需要長時間去克服,需要找到一個平衡。所有的難題都會是這樣,無法完全解決的時候只好勸自己從不同角度去接受。」縱使面對這樣的關卡,佳薇選擇換一個角度去看待。現在的她認為,雖然無法安排自己的行程,不過同時也可以放心、享受當一個被照顧的人。
最後她說,「去享受你在這件事情上得到不一樣的東西, 那是轉念,轉念是我自己在面對行業最重要的一個元素。」

不退縮、勇敢迎接雙重挑戰
聲樂及流行樂兩者的演唱方式相去甚遠,而從小學習聲樂的佳薇, 13 歲時不畏艱難,不但沒有放棄原先的聲樂,還毅然決然開始學習流行樂,開啟了她的流行樂之路。
雖然學習聲樂讓佳薇在歌唱上有了很好的基礎,但她也坦言確實經歷過一段鬼打牆的時期。當時的老師建議她先穩固原來的聲樂,再從英文流行歌開始,慢慢轉向中文,花了兩年的時間才終於有了收穫。這也是為什麼在詮釋歌曲上,佳薇有著和別人不一樣的敘述方式。
「我比較固執,比較不服輸,我想要的我就會把它練到好, 我不會因為人家說不可以就不練。如果不是我自己試過, 不是我經過一百分的努力,自己驗證不行的話,就絕對不會放棄。」就是這樣不屈不撓的個性,以及跌倒了再站起來的勇氣,造就了現在的李佳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