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 1 居家環境健康檢查
1.居住在容易下雨的城市。
2.室內空間一整天的日照時間低於3小時
3.只要一天不打掃地板,就感覺灰塵很重。
4.家中空氣對流不佳,回家後很容易聞到悶臭氣味。
5.家人會在室內環境抽菸。
6.喉嚨經常出現莫名的異物感、搔癢感。
7.多位家人有皮膚過敏的病症,有時甚至同時發生。
8.居家環境經常大量使用消毒劑,如:環境消毒劑、衣物消毒劑。
9.長時間待在家中會感到頭暈、胸悶、噁心。
10.新粉刷的牆壁、新添購的傢俱發出刺鼻氣味,久久仍無法散去。
若有符合1~2項者,居家環境合乎健康標準;符合3~7項者,居家環境尚可接受,能有改善空間;符合8~10項者,居家環境充滿有害物質,應立即改善。

優化居家環境4大技巧
第4招:增加日照減箘
紫外線是最天然的殺菌劑,一整天的日照時間若達4小時以上,病源就不易生存;此外,衣物、寢具應不定期拿到戶外讓陽光曝曬,藉以消滅細菌、病毒及黴菌。
第5招:改善空氣品質
維持潔淨的室內空氣可減少過敏發生,平時應適度敞開門窗讓空氣保持對流,並且經常使用空氣清淨器消除空氣中的雜質,盡可能不在室內環境抽菸,以免惡劣的空氣四處散播。
第6招:維持舒適溼度
室內最佳濕度應保持在50-65%之間,濕度太高容易誘發過敏,濕度太低則會使肌膚、呼吸道變得乾燥。善用除濕機維持最佳濕度,保持乾燥的浴室環境,居家有漏水、璧癌情況應盡速處理。
第7招:減少化學危害
清潔用品、傢俱及油漆當中可能含有具危害性的化學物質,建議最好使用符合環保標章的天然清潔用品,不選購含有 VOD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傢飾品,添購新傢俱或重新粉刷後,盡量保持室內通風。

STEP 2 捍衛正常細胞
當免疫細胞過於活躍時,體內所產生大量游離自由基將開始敵我不分地攻擊正常細胞。
第8招:維持正常的作息
熬夜、超時工作、過度壓力、菸酒、暴飲暴食、缺乏運動是現代人體質崩壞的主要原因,只要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就能減少體內自由基生成。
第9招:補充抗氧化食物
在自然界號稱抗氧化能力最強的營養素是維生素C 、維生素E 、和β-胡蘿蔔素,每日飲食一定要攝取水果、深綠及黃色蔬菜。
第10招:攝取健康好油
選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好油,如:棷欖油、苦茶油、芥花油、油麻菜籽油、芝麻油、葡萄籽油...,可避免於烹調過程產生自由基。
第11招:遠離有害的食物
減少食用高熱量、高油脂、醃漬、煙燻、燒烤、油炸、加工、發霉食物,這些壞的食物會讓體內的游離自由基暴增。
第12招:避免劇烈運動
適度的運動有助於強化自體抗氧化能力,然而過於激烈的運動卻反而容易產生大量的自由基,運動量只要適度即可,並且應避免於陽光下曝曬過久。

STEP 3 平衡免疫系統
益生菌具有活化 Th1 細胞、抑制 Th2 細胞的作用,可幫助兩種細胞維持平衡狀態,減少過敏發生。
第13招:好菌壞菌卡位戰
人體腸道內有三種細菌—有益菌、有害菌以及伺機菌。當有害菌勢力較為壯大時,各種疾病將接踵而至;若有益菌成為腸道內的優勢族群,可對有害菌發揮制衡作用,較利於維持健康體質;伺機菌則有如牆頭草,當人體免疫功能良好時它會保持按兵不動,一旦有害菌勢力壯大,便伺機崩壞體質。
第14招:顧好最重要的免疫器官
人體大約有500-600個淋巴組織,是專司免疫功能的淋巴細胞增殖與儲存的場所,淋巴組織主要分佈在頸部兩側、腋下、腹股溝以及腸道等位置,其中腸道就占了60-70%,可謂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在攝取食物的過程中,人體除了獲得營養素之外,也可能吃下各種病菌,此時腸道就肩負著人體免疫的重責大任,負責在消化防線消滅可能導致疾病的病菌,因此腸道健康與否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尤其雜食性的飲食習慣很容易使腸道內的好菌與壞菌生態失衡,當壞菌數量太多,便會使腸道內的免疫系統運作遭受破壞,不健康的腸道將大幅降低身體對抗病毒、細菌的能力,成為各種疾病的根源。
第15招:提升免疫力補充優質益生菌
腸道內除了聚積為數眾多的淋巴組織,也可自行分泌大量免疫球蛋白(也就是所謂「抗體」) IgA ,可協助消化道黏膜、呼吸道黏膜和泌尿道黏膜構成防衛屏障。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益生菌可提升黏膜的免疫力功能,對於便祕、腹瀉及泌尿道感染具有緩解效果,若想維持健康的腸道環境,適量補充益生菌是不錯的選擇。
市面上益生菌產品琳瑯滿目,常讓消費者不知該如何選擇,採購重點首先應選擇人體腸道內自然菌種,目前被列為益生菌的菌種有三類:乳酸菌、芽孢桿菌及酵母菌;第二個重點則是選擇具有胃腸保護力的益生菌,能夠通過胃酸到達腸道,依然保持「活的微生物」,才能夠在體內發揮效用;產品內含菌數至少須達6億個以上,同時添加果寡糖成分,更有利於腸道內的好菌繁殖。
第16招:益生質
平時除了適量補充「益生菌」強化腸道健康,也別忘了攝取重要的「益生質」,補充益生菌可以增加腸道內的好菌數量,益生質則可提供好菌繁殖最需要的養分。
